浙商全球事件数据库

3年培育20家本土民营跨国公司 浙商的未来在星辰大海

章卉  浙江日报

原标题:浙商的未来在星辰大海

2月13日,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和数据运营服务提供商海康威视宣布,计划在蒙特利尔建立研发中心,在硅谷建立研究所。2月14日,义乌工业园区管委会传来喜讯,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和德国经济部均已批准欧司朗向中国财团出售其照明业务。至此,历时一年多,引众多国内企业参与竞标的世界照明巨头欧司朗并购案正式落地。这起并购只待相关监管部门最终批准即可完成。并购完成后,欧司朗照明产品将在义乌工业园区生产制造。

这只是两起浙江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最新个案。越来越多的浙江民营公司正积极挺进在国际舞台,向全世界讲述浙江好公司的全球化故事。

更令人鼓舞的消息是,浙江省已于日前正式出台《加快培育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以下简称《计划》)。来自省商务厅的消息说,首批浙江省民营跨国公司名单有望在今年底公布。

3年培育20家本土民营跨国公司

近日,浙江省正式出台《加快培育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旨在加快培育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推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根据《计划》,到2019年,全省民营企业跨国投资经营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对省内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力明显增强,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带动产品、技术、标准和服务输出的附加值进一步提升,海外风险防控和权益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浙江力争培育20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海外布局业内领先、总部设在浙江、国际形象良好,进入商务部中国非金融类跨国公司100强、ENR国际承包商250强和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跨国经营指数领先的本土民营跨国公司。

一出跨国并购的好戏正拉开大幕。

当下,浙江为何率先全国出台措施培育民营跨国公司?

“眼下浙江省的企业‘走出去’已相对呈现一定的规模,投资的量相对大起来;一些企业已先后着手跨国并购,跨国并购项目增多,苗头已出现;我们发现一些‘走出去’的浙江企业往往会把好的技术带回浙江,壮大本土的实体经济……”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培育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是构建浙江省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虽然发生了英国脱欧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但全球化融合势不可挡;无论是转型升级,还是制造业迭代更新,并购不失为一条快速获得创新技术的捷径。在当前国际产业分工、市场格局调整、国际资产价格下跌之时,正是大力推动海外并购的好时机。

事实上,浙江企业对海外并购并不生疏,在浙江,90%以上的海外并购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素来是时代弄潮儿的浙商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在海外插上了旗帜。省商务厅在摸底调查中发现“海外投资企业面临海外项目是否找得准、投得起”“海外资产能否管得住、经营好”“境外资本利润能否回得来的困难”等问题。为此,省商务厅也希望借助此次行动计划的契机,从政策层面予以引导,营造有利的环境,为他们搭建配套的公共服务平台。

浙江选择在2017年开年之际发布这个行动计划,可以说是“适时而发,顺势而为”。

哪些企业会率先成为跨国公司

培育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三年行动计划一经发布,立刻成了关注的热点。按照工作进程,分类分梯队的跨国公司首批名单会在年底前揭晓。对列入重点培育名单的企业,省商务厅将加强国际税收政策的辅导和咨询服务,做好投资前期税收风险识别、预警和跨国经营期间国际税收政策的落实,支持和引导企业海外利润的回归。

谜底还未公开,业界已开始纷纷预测,哪些浙江企业有望进入浙江跨国公司的第一梯队。

早在2000年,被誉为企业常青树的万向集团就依托其在美国设立的万向美国公司,以“股权换市场、参股换市场、设备换市场、市场换市场、让利换市场”等多种形式,成功收购了美国舍勒等海外公司。如今,成立于1994年的万向美国公司已收购了数十家美国本地企业,在海外建立了22家公司,拥有40家工厂,在美国员工人数近17000名。

而让浙江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声名远扬的,要属2010年吉利集团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著名汽车品牌沃尔沃。这一成功的收购,使得国际品牌沃尔沃成为了中国的汽车品牌,而吉利汽车也因此先行一步迈入国际化进程,在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斩获颇丰。

“浙商都很大胆,格局更高。他们会看到已有业务的局限性,然后去横向扩展自己的生产链,纵向融合自己的上下游,国内的市场看完了,就会站在全球化的视野去思考与布局。”浙江赛伯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斌十分欣赏这些浙商的敏锐度。多年以前,他就曾预言,未来5到10年,浙江会出现许多跨国公司。

加速全球化是浙商形成的共识

在“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开始走出国门。作为“走出去”的成功者和受益者,华立集团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积极打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海外承接平台,真正转型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推动者。目前,在被誉为泰国“工业唐人街”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内,已有85家国有、民营制造业企业落户园区并投入生产经营,带动中国对泰国投资超25亿美元,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美元,解决当地就业2万余人,中方派遣员工2000余人,成为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在泰国的产业集群中心与制造出口基地。

三花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道才清醒地意识到,“三花”要继续绽放,就必须展开超前筹划,加强产品和技术创新,加强全球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快海外制造基地的投资和建设,加强海外基地运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适时开展投资并购,加强全球化布局建设。越来越多像汪力成、张道才这样的浙商意识到,走向全球,是优秀企业的必经之路。

更严苛背景下如何提高成功率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海外并购成功的庆功酒谁都想喝一口,只有先行者知道,一项跨国并购牵涉到千头万绪,需要如西天取经般突破重重困难,绝非仅有雄心壮志就可以的。

近两年来,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市场中高歌猛进。谈判桌上,浙江企业的话语权明显在提升,但专家提醒说,“虽然境外资产相对来说还比较便宜,然而全球的流动性过剩导致有非常多的买家在追逐优质资产,这个市场逐渐变成了卖方市场。买方并没有太多话语权,还得接受很多责任限制条款。”

在愈来愈严苛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海外并购的成功率,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

新的贸易环境下,对来自中国的收购审核会不会更加严苛,这是萦绕在浙江很多企业家心头的一个结。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劲松表示,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标准较为模糊,即使交易金额不大,企业自己认为不涉及敏感领域,也不可掉以轻心,要早做准备。深耕日韩市场的金杜合伙人陈青东则提醒浙江企业,进军韩国时要对强势工会有所准备,以及注意双边经贸等政策风险。

眼下,“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金、旅游与贸易等方面有着很多投资机遇,金杜合伙人姜梦笔提醒,境外投资要注意以下风险:一是国家安全,二是政治稳定、地方保护,三是政府效率及廉洁,四是法律和监管环境,五是宏观经济风险,六是贸易与支付问题,七是劳动力市场,八是金融及汇兑风险,九是税务政策,十是地方基建标准。

来源:http://zj.people.com.cn/n2/2017/0222/c186941-29749918-3.html

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 版权所有   传真:0571-88981557
地址:杭州市古墩路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邮编:31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