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与专著

2016浙江全球化发展报告(简版)

执行摘要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步入资源深度整合与结构再平衡的“新平庸”状态,全球化进程的动能正在由发达国家转向新兴经济体。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新型经济全球化,不仅引发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商品链的深刻变革,对国际贸易、跨国投资乃至全球经贸治理也带来深远影响。在未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有优势、有条件、有机遇:其一,通过G20峰会的规则引领,谋求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其二,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引领,致力于全球经济的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其三,通过科技创新、国际投资的实力引领,以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各国经济全方位的良性互动。这也预示着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将是一个创新、联动、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中国正在成长为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塑造者。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未来城市竞争的焦点是对全球价值链各“节点”的争夺。一个城市在全球价值链上占据哪个“节点”,能够汇聚什么样的资源,未来就将拥有多大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代表的经济区域各城市发展历程,无不是紧跟经济全球化浪潮,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协作分工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的全球竞争力。

    浙江的全球化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享誉全球的第一大商帮——“浙商”,让人们认识了浙江企业家和浙江制造,也让杭州、宁波这些城市成为开放创新的探路先锋。以G20杭州峰会举办为契机,浙江的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未来浙江的全球化要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中,实现高标定位,彰显特色,全力推进。为此,本报告构建了适合中国本土城市的经济全球化指数,试图以新型全球化的思维定位城市,从全球化的融合性、创新性、活跃性、持续性表现中寻找每一个城市的最佳位置,进而培育其在国际竞争中的独特优势,增强其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主导性,最终全面提升城市的全球竞争力。

    《2016浙江全球化发展报告》由四部分构成:第一篇构建中国城市经济全球化指数的评价体系,通过对2015年浙江省11个城市以及全国25个主要城市的年度数据分析,全面解析浙江城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情况,并进一步比较城市、区域之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差异与特色;第二篇展示浙江全球化的概况,深入阐释浙江与浙商全球化共同成长的历程与关键事件;第三篇剖析全球浙商网络的特征与共享机制,结合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四大特性揭示了完善浙商开放融合的新路径、新举措。第四篇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探讨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对策与举措。通过研究,本报告力求达到以下撰写目标:

     建立一个中国情境的经济全球化指数,系统分析浙江省11个城市以及全国25个主要城市和各大区域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总结中国全球化实践所做的积极努力;

    收集整理有关浙江以及中国城市经济全球化水平的一手或二手数据,建立数据库,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通过展示浙江全球化的总体情形和典型案例,全面扫描浙商国际化行为和策略,为其他“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参考;

    基于系统的研究分析,在客观评价比较浙江全球化的基础上,向相关政府、企业提出建议,并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本报告的核心发现包括如下几点

    浙商全球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浙江模式”——浙商网络全球覆盖、民营资本高度参与、隐形冠军成功领军、跨境电商迅猛崛起、海外并购遍地开花。2005年可看作是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元年,当年投资达1.5亿美元。随后浙江对外投资额持续保持“高增长,低回落”的发展态势,经历了2008年投资额9.8亿美元的低谷,2015年达到139.9亿美元,平均每年以超过50%的速率增长。截至2016年底,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8654家,覆盖142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浙江企业海外并购项目达到166起,并购额高达82.4亿美元,99%的海外并购是由民营企业完成。万丰科技收购美国行业巨头Paslin,均胜电子收购德国TS德累斯顿与美国KSS及阿里巴巴收购东南亚最大电商Lazada等十大系列海外投资事件,是浙江企业在全世界配置资源,集聚全球最先进生产力,抢占市场制高点的“浙商全球化模式”的典范。

    由浙江企业、省外浙商、海外浙商共同形成的全球浙商网络是信息传递、信誉背书、创新资源获取、产业链整合的重要载体,更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源。全球浙商人数超过800 万,成为中国现代商帮名副其实的领军者。浙籍侨胞拥有的资产在7000亿美元以上,占全球华侨华人总资产的20%左右;来浙江投资创业的侨商企业数和投资额占到全省外资企业总数和外资总额的60%以上。全球浙商网络通过传递及时有效的信息帮助浙江企业抢占商机规避风险;通过在外传播良好的信誉和建立的新形象使浙江企业成为最受跨国公司青睐的理想合作伙伴;通过积累关联丰富的人才、技术和项目为浙江企业筛选优质海外创新资源;凭借多年的海外运营经验和实力助推浙江企业全球范围内整合产业链。全球浙商的发展与浙江经济社会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促进浙江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城市的经济全球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且差距明显,杭州、宁波领军浙江的经济全球化,深圳、珠海、上海、东莞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四大标杆城市。浙江省内杭州、宁波两市的经济全球化齐头并进,各具特色。杭州在全球化的潜力与活力方面优势突出,宁波则长于国际贸易与海外投资。中国大部分城市经济全球化与人均GDP密切相关,且同步发展。深圳、珠海、上海、东莞这四个城市位列经济全球化指数排名的前四位,得分均高于50,它们的经济全球化得分远高于相应的人均GDP水平,明显异于其他城市的发展轨迹,成为引领中国城市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排头兵。

    经济全球化的城市群发展各具鲜明特色,长三角梯度辐射,珠三角齐头并进,京津冀断崖排布。在36个城市中经济全球化指数的平均值仅为26.87,排名第一的深圳为60.87,排名最后的唐山仅为9.9。珠三角城市群总体表现抢眼,各城市之间发展均衡,齐头并进;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辐射性强,城市间全球化水平呈阶梯状排布;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最不均衡,其他城市与北京差距过大,呈现“断崖式”分布;中西部城市的全球化水平仍落后于其他区域,但在创新性和持续性两个子指数方面具有优势,呈现出较大的追赶潜力。

    融合性:国际贸易和海外投资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础,浙江城市发展不平衡,综合表现不佳。在经济全球化的融合性方面,浙江的宁波、嘉兴排名最靠前,但均未能进入领先组。36个城市的经济全球化指数与融合性子指数表现出了高度一致。深圳、珠海与上海三市经济全球化总体发展水平领先,在融合性这一子指数上亦排在前列,领先城市受经济政策和地理位置的影响最大。深圳、珠海作为首批经济特区,毗邻港澳,在改革开放初期即成为承接港澳产业转移的腹地,最早享受到了经济开放的红利;而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上海,营改增、自贸区等改革率先在上海落地,拥有金融、贸易、航运等显著优势,一直以来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领先城市均充分利用经济政策与地理位置带来的贸易与投资机会,发展了高度活跃、辐射面广的全球化经济,有着各自的经济辐射区。

    活跃性:丽水、杭州入围经济全球化活跃性前十名,珠三角城市表现抢眼,旅游、侨情、国际盛会等因素成为城市开放交流的重要影响因素。珠三角城市群在全球化活跃性方面的表现远远超过了其他地区,且几乎所有城市都位于活跃性的领先组内。一方面,缘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居民收入较高,毗邻港澳,出境通关非常便利;另一方面,离不开大型国际交流活动的助力,如广交会,为广州带来了巨大贸易收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员之间的往来与交流。丽水和杭州分别名列第八和第十,除却丽水侨商的特殊历史原因,两个城市在旅游方面的表现拉动了其全球化的活跃性。杭州作为2016年G20峰会与2022年亚运会的举办城市,可以预见,未来的全球化活跃性会有更加快速的提升。

    创新性:浙江城市的海外专利与技术贸易仍有短板,珠三角城市创新实力初露端倪,中西部城市或凭借创新优势实现追赶。浙江城市在全球化创新水平上表现不佳,海外专利与技术产品贸易占比总体水平低,鉴于浙江在研发投入方面的积极努力,全球化创新的短板有望加速弥补。深圳、东莞和中山组成了经济全球化创新子指数的领先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络的普及率广,深圳作为创新性排名第一的城市在海外专利更是遥遥领先。作为广东“突围”的代表城市,经济全球化的创新子指数也标志着它们产业转型的初步成果。与此同时,中西部城市表现抢眼,郑州、武汉和成都进入前十,排名分别为第六、第七和第九,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技术贸易占比方面遥遥领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尽管这些城市地处内陆,通过对接“一带一路”,借助自身的创新优势,中部城市正从我国“内陆”变身对外开放“前沿”。

    持续性:浙江未来经济全球化的潜力十足,开始步入创新驱动、人才引领的新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性得分上浙江城市的平均得分31.66,与全国领先城市的水平非常接近,杭州进入全国领先组。浙江在三十余年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教育、科技等各方面均做出了卓越的努力,为健康融入全球经济打下良好基础。我们注意到,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与研发投入占比两项具体指标,36个城市之间的差距非常大,恰恰是在这两个指标上浙江城市的平均得分远高于总体,位列第一。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逐步深入,教育与研发投入的效率与效果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会日益凸显,人才的争夺、科技的竞争将成为决定未来城市经济全球化高低的分水岭。

表1 中国各城市经济全球化指数及子指数


下载地址:https://wenku.baidu.com/view/72742e1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6

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 版权所有   传真:0571-88981557
地址:杭州市古墩路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邮编:31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