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动态>院内动态


这件事,浙江尽显气魄担当!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浙江省要“着力推动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大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 吹响了浙江全面转入新发展模式的号角!在新发展阶段,浙江将在创新强省建设上继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这极需要气魄、极需要勇气、极需要担当。



01

为什么

我们有信心提出如此震撼人心的目标?


过去五年,浙江经济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未来五年奠定了稳实的基础,突出反映在补“第一短板”和抓“一号工程”上。


在补“第一短板”上,过去五年,浙江在科技创新上舍得投入、大力引人、政策先行。


全省以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为突破口,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推动十大省实验室、四条科创大走廊等建设。


围绕“互联网+”、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科创高地建设,产出了“6789”的成效,即集聚了全省60%左右的国家和省科技奖、70%以上的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80%以上的省级科研攻关项目以及90%以上的重大创新平台。


特别是城西科创大走廊,五年来产业增加值翻了将近一番,年均增长18.1%。


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三新”经济平均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7年的24.1%增长到2021年的27.8%。


浙江还建成了几所新型大学,形成了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产生了一批创新领先企业,实现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在抓“一号工程”上,浙江省大决心推进数字化改革,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聚焦于“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成效明显,主要指标全国领先。


“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走在全国前列,为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2%,2021年达到了17.8%,数字产业化位居全国第四,这个增长速度凸显了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浙江之路。



02

为什么

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仍需要勇气?


虽然过去五年浙江省科技创新进步迅速,但要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打造成全球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任务极其艰巨。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依靠的是浙江人民的创业精神和市场意识,走的是出口驱动、成本驱动和资本驱动的发展模式,并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江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使得浙江企业在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抢占发展先机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科技创新长期以来是浙江的“第一短板”。浙江要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需要脱胎换骨的勇气、自我革命的精神。


自2006年全省自主创新大会召开以来,浙江不断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创新强省建设取得显著进步,区域创新能力居于全国第五位。


但是,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区域相比,我省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


无论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还是科技创新人才,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相比,也显得实力不足,科技成果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相对较低。


具体地说,浙江在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上存在三方面瓶颈。


一是在创新基础设施方面,浙江存在“先天条件不足”和“后天成长不快”的问题。浙江缺少大院、大所、大企业和著名大学,且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这些老问题仍然存在,与北上广深比较,差距仍然很大。


二是在重大创新平台布局方面,浙江也压力很大。比如,国家实验室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足够体量的新型研发机构、行业性重大基础平台等方面,与浙江的经济发展、产业发展不匹配,尤其是要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中心,必须超越常规突破。


三是在创新型企业方面,浙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龙头企业偏少。大量中小企业难以独立开展研发难度较大的科技创新活动,企业研发投入比重偏低,能算得上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创新型企业数量较少。同时也要注意到,浙江不少领先企业在面临中美科技脱钩和国际局势变化时,创新链和供应链受到严峻挑战,多个之前引以为傲的企业被“卡脖子”。



03

未来五年要超常规突破

究竟应抓哪些关键?


浙江省要“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必须改变依靠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大资本低效率投入等增长模式。


要如此脱胎换骨,根本上是通过改革开放、制度创新, 解决好创新要素、人才资源和制度要素的新型供给。



一是超常规做好人才引进和激励,加快集聚“塔尖”人才。要吸引全球高层次人才,没有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决心,很多事情是干不成的。要在实行“人才新政”上下功夫,推进人才服务综合体建设,创造人才引进所需的良好生活环境和发展环境,做好人才关心关注的住房、子女入学、工资税收优惠等“关键小事”,不断集聚和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


二要超常规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着力推动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高强度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大力提升高校科研机构的数量、规模和质量,不断推动基础研究能力提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高起点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辐射全省的创新策源地提供坚实保障。



三要构建高水平科创金融体系。要加大对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创新科技信贷模式,组建科技信贷专营机构;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完善参与主体结构;丰富金融创新产品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四要充分发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与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浙中科创走廊之间的有机联动、高效协同,为创新创业群体提供理想栖息地和价值实现地,把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五要锲而不舍地支持数字科技和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科技和数字产业仍在快速发展通道,要抢占数字产业体系的全球制高点,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力量,通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驱动全域创新。争取建设数字交易的国家级甚至全球级中心,大力鼓励发展平台经济,允许数字经济在试验和探索中走向规范。


六要持续强化制度供给。要敢于亮剑、敢于走新路,要发扬浙江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更加大胆的开拓创新魄力,不断完善和落实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引进等政策;要信任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大力支持企业的创新尝试和探索发展,为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推动企业创新主体成为创新主力。



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 版权所有   传真:0571-88981557
地址:杭州市古墩路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邮编:310058